贝贝文库 >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 2023年农耕文化之旅作文500字初中 农耕文化作文300字优秀

2023年农耕文化之旅作文500字初中 农耕文化作文300字优秀

小编:曹czj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农耕文化之旅初中篇一

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走进了农耕文化园。
一进去,迎接我们的是一股清澈甘甜的“虎泉”。我们走过了“二龟戏水”和“三农桥”来到了神农氏雕像。神农穿着稻草衣,口袋里装满一包包草药,神农表情庄重严肃。接着,我们来到了农耕工具区。我第一次看到了梨耙,于是兴致勃勃学着农民伯伯推梨,“一二一、一二一!”不一会儿,我累得满头大汗。我想:农民伯伯真辛苦!妈妈给我介绍了许多以前的劳动工具,还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要珍惜粮食,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的心血……”我决定:以后一定要好好珍惜粮食,改掉坏习惯。
农耕园的.美景还有很多:有趣的水上乐园、天下第一梨、浪漫之屋、世界最小的高尔夫球场……
这里,是远古的回声,是记忆中的田野,是曾经的家园。这里远离城市的喧闹,拥抱自然的宁静。
农耕园蕴含着许多人生的道理,希望你有机会身临其境去细细体会。

农耕文化之旅初中篇二

古建中国——未来建筑的产业链孵化平台,开启建筑文化新纪元!

清河县政府原副县长、清河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郑成明同志于2年前开始个人出资购置了3000余件农耕物品,与坝营镇政府联合办起了农耕文化展览馆,2016年清河县政府对此给予了资金支持,使其规模进一步扩大。前不久我们三人有幸再次参观了该展览馆,共同的感受是要记住农耕历史,传承农耕文化。

一、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势在必行

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中华文化的根主要在农耕文化。而农耕器具和传统手工艺制作器具,其发展历程代表着一个地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古旧农耕器具和传统手工艺制作器具作为农业文明的主体,蕴含着厚重而又丰富的农耕文化。

在世界古代文明中,中国的传统农业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主要是由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整套的精耕细作、用地养地的技术体系,并在农艺、农具、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等方面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广袤的地域多样性、民俗多元性形成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多样性,而其秉承的协调和谐的三才观(即天、地、人在农业生产中的辩证关系)、趋时避害的农时观(即“不违农时”和“用养结合”)、辨土肥田的地力观(即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种养三宜的物性观(“物宜”“时宜”和“地宜”)、变废为宝的循环观(即废弃物质资源化、实现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物质良性循环)、御欲尚俭的节用观(即积粮以备荒)更是及大地丰富了中国农耕文化。

二、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利古利今、利国利民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时至今日,农耕文化中的许多理念、思想和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如夏历、二十四节气、阴阳五行等)在现代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农村和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在农业生产中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在保持地域特色、传承地方文化传统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有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传统农业中有许多好的东西,是当地劳动人民依据自身的自然资源和物种间的关系,运用本土的、独特的、独创的耕作技术和实践经验,经过世代不懈的努力形成并传承下来的生态平衡系统和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毫无疑问就是先民给我们留下的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遗产,是可持续发展的良古建中国——建筑行业一站式服务平台 古建中国——未来建筑的产业链孵化平台,开启建筑文化新纪元!

好资源。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虫剂、除草剂等化学品,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伤害了大量有益生物,破坏了生物多样性。要治理和改善农业的环境状况,农耕文化中的一些环境理念值得我们借鉴。传统农业注重整体、协调、良性循环、区域差异,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和自然生态净化过程,利用生物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达到尽量避免滥用化肥、农药等,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农业生产既要追求产量,更要注重产品安全,以及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民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繁荣农村文化和乡村旅游。都市人们萌发的乡愁、乡恋,是对生活的一种重新认识与理解,追求自然与和谐、安详与宁静,才是人类生活最本质的方面。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要以农为本,以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为主干,以有利于农民增收、农村受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三、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要坚持保护、发展和利用并重

目前,各地都比以往更加注重农耕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比如我市已经评选出十大古村落并加以改造保护,清河有识之士自发建起了农耕文化展览馆,王垴等村建起了村史馆,等等。然而与农耕文化所承载的历史重任而言,还远远不够。

保护好传统民居和自然村落。古村落和传统民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村落文化景观,都属于它自己的一段特殊的发展历史。这种发展历史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文化景观,并成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共同记忆。这种历史记忆,不但能增进人们彼此间的情感,促进族群内部的认同和包容,同时还是增加每一个成员的历史认同自豪感和归属感。建筑是有生命的,跳跃的生命符号反映的是人文思考,它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折射着时代的进步。乡村传统的村落、独特的建筑布局、生活方式、节庆习俗和农事活动都是农耕文化几千年的积淀。建筑物是最真实的历史记录和有序的文化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必须加以保护,因为这些一旦破坏掉,就永远不会有。

构建农耕文化展览室。为了方便人们对农耕文化的直观认识,在乡村构建农耕文化展览馆、展览室很有必要。清河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郑成明就地收集即将消失的旧农具,与清河县坝营镇联合办起“农耕文化展览馆”,免费对外开放,开馆后参观者络绎不绝,纷纷称道。参观者表示,在农耕文化的宁静中,人们更能洞观沧桑世事,回望人生行止间的哀乐得失,特别是让不谙稼穑的晚辈们受到较好的传统教育,知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注重古旧农耕器具和传统手工艺制作器具的征集,抢救性地收集、整理农耕器具和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政府职能部门、民间热心人士一道,抢救性地挖掘收集闲置、破败和濒临消失的传统农耕民俗文化遗物,诸如我市农村中传统的犁耙绳索、柴刀斧头、辘轳水车、推子碾子、织布纺车、榨油砌具以及桌椅板凳、凿子刨子、角尺墨斗等等,力求求真求实,宁缺勿仿,宁旧勿新,尽可能原汁原古建中国——建筑行业一站式服务平台 古建中国——未来建筑的产业链孵化平台,开启建筑文化新纪元!

味地反映传统农耕民俗用品用具风貌。成立民俗研究所,挖掘整理农耕器具和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并出版专辑。

古建中国——建筑行业一站式服务平台

农耕文化之旅初中篇三

;

2016年7月,台湾名师李玉贵邀请我给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的小学语文老师们讲一讲汉字教学,后因故未能成行,甚为遗憾,直至2018年5月才又续接前约,由台北市名师工作坊的龚淑芬校长安排我赴台讲学、上课之事。

5月15日,我来到“台北市国语实验国民小学”。这所名校位于台北市中心,学校斜对面就是“国立历史博物馆”,校园一角张挂着汉字“六书”的条匾,这些甲骨文和篆文,令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汉字文化韵味,另一角则张挂着“我愛國語實小(我爱国语实小)”大型壁报。学校把毕业生的自画像编排后彩喷贴在壁报上,每个毕业生在壁报上写一句离校感言,可见学生对母校的不舍之情。

“国语实小”采用普通话教学,在学校展示的资料中,我看到该校曾举办“本土語言話劇比賽(本土语言话剧比赛)”活动,还有客家语和闽南语学生组比赛获奖证书。我的母语是客家话,看到该校展出的方言剧照片,我仿佛听到了学生们在表演客家话剧时最常使用的“佢(他)……艾(我)……乜嘅(什么)……莫嘿(不是)”等语词,尤感亲切!由此,我联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联合印发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中所言:“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方言经典资源,科学保护传承各民族语言文化。”是啊,方言也是要保护的!

当天上午,我随堂听了该校施雅伦老师上的一节六年级字词复习课。课中,两个学生代表在讲台上主持,其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最后各小组代表上讲台板写结论,施老师点评。这节课听写的词语有:氣宇軒昂(气宇轩昂)、敗宇頹垣(败宇颓垣)、龍盤虎踞(龙盘虎踞)、乜斜纏帳(乜斜缠帐)……在内地,这些词语在初中阶段才会涉及,而在台湾,小学生就要会读、会写,这说明台湾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词汇量很丰富。

在台湾的几天时间里,我在“国语实小”上了一节课:如何依据偏旁形义正确书写字词;在“金华国小”上了一节阅读课《台湾的蝴蝶谷》,着重研究小学低年段阅读课如何“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的问题;在“新兴国民小学”上了一节“手字家族”汉字活动课。每节课结束之后,听课老师和学生们都会用2分钟时间在小纸片上写下听课感受。五年级学生林言泽在小纸片上写道:“今天聽了黃教授的課收穫很大,知道了好幾個部首的含義,還感受到了中國漢字的奧妙,真想趕快回家跟爸媽分享!”(今天听了黄教授的课收获很大,知道了好几个部首的含义,还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奥妙,真想赶快回家跟爸妈分享!)一位美术老师在纸条上留言:“謝謝來自廣西的黃教授,讓我們認識了中華漢字的奧妙,以及親身示範偏旁識字的好處,這是一堂給我許多省思及啟發的課。感恩老師!”(谢谢来自广西的黄教授,让我们认识了中华汉字的奥妙,以及亲身示范偏旁识字的好处,这是一堂给我许多省思及启发的课。感恩老师!)在小专题讲座和学习交流会中,师生们积极发言讨论,对汉字文化充满热情。

浓厚的街区文化

上课、讲学余暇,漫步台北街头,一些独特的汉字文化现象令人印象深刻。

一个饭庄名为“咖喱鷄肉飯(咖喱鸡肉饭)”,另一饭庄名为“烤雞腿飯(烤鸡腿饭)”,简化字“鸡”在台湾可以写成从鸟的“鷄”,也可以写成从隹的“雞”。《说文解字》析解长尾的为“鸟”,短尾的为“隹”,而台湾民间的“鷄”字与“雞”字通行。如此写法,想想也各自成理,因为“鸡”的尾巴不长也不短,认为长就写成“鷄”,认为短就写成“雞”,如此两不相争,既各行其是,又相互认可。

台北的“豬脚飯(猪脚饭)”很有名,在大块朵颐时我不由得琢磨起“豬脚”的“豬”字来。“豬”是个从豕者声的形声字,“豕”甲骨文写如“e:\梁丽兰\广西教育\2d\图片\”,横倒像奔走的猪形。《说文解字》析解“豕”为“彘也”,本义就是猪,后以“豕”作形旁组成形声字“豬”,这与用“豕”作形符的“家、逐、豢、豪”等字的表义一致。吃着“豬脚”看着“豬”字自然就想到了远古的“豕”,而非反犬旁的“猪”了。

华灯初上,台北街头各种店铺招牌尤显光亮:“廣東粥(广东粥)”“山東葱油餠(山东葱油饼)”“寕波排骨大王(宁波排骨大王)”……夜游街市,熟悉的路牌令人目不暇接:“南京路”“北平路”“青島路(青岛路)”……甚至还有“柳州”“南寜(南宁)”“桂林”等街路名。柳州是我的家乡,桂林和南宁是我读书和工作的两个城市,当看到这些街牌名时,感到特别亲切。为什么台北会有这么多以中国城市命名的街路呢?后经查阅资料得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把很多日据时代日本人取的路名都改成了具有中国气息的名字。据说当时从上海请了一位名叫郑定邦的规划师来设计路名,設计理念不只体现中华历史文化,还要具有纪念意义,比如“仁愛(仁爱)”“民族”“建國(建国)”等街路名。在台北老城区,路名俨然中国大陆版图的缩影,比如城市东北方向有“濟南(济南)”“長春(长春)”等街路,东南方向有“永康”“青田”“溫州(温州)”等街路,西北有“寜夏(宁夏)”“大同”“迪化”等街路,西南有“漢口(汉口)”“長沙(长沙)”“貴陽(贵阳)”等街路。有人说,早期在台北市只要熟悉中国地理位置就不必担心迷路,看看自己所在的路名,就能大概猜出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要前往的街区。

此次台北之旅虽是匆匆一瞥,但深感语言、文化、饮食等与内地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临别时,龚校长热情相邀再次赴台给老师们进行汉字文化方面的培训,说心里话,我也希望能够再踏上台湾宝岛进行更全面的考察和交流,不仅仅是“台北文化之旅”,而是更深层次的“台湾文化之旅”!

(责编 欧孔群)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