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贝文库 > 幼儿园中班评语 > 2023年湘岳中考化学听课手册答案 化学湘岳中考邵阳第六版答案八篇(精选)

2023年湘岳中考化学听课手册答案 化学湘岳中考邵阳第六版答案八篇(精选)

小编:曹czj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岳麓版化学教案全册篇一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篇一:最新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九年级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材分析: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重点难点: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教学思路: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中考分析: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四、课时一课时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材分析:“化学使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走进化学实验室” 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三个课题组成。其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或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

具体试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重点难点: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本操作练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思路: 教材已开始就从具体的实验中纳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教材从生活中提炼出两个探究活动,还安排了三项基本试验操作,我们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和试验操作练习,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初步认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和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可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中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学会结论推理的方法,学会实验原理步骤等的图示方法。同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基本操作练习,学会化学试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设计,填写实验报告。中考分析:从今年各地中考考卷来看,都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作为重要内容来考察,2008年中考次部分内容共14分,占总分的20%。考查的方法是将具体的实验与活动探究相结合,使学生从重获取化学知识。灵活多样,既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方面的熏陶。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二、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五、课时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

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篇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原创)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目的要求: 1: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3: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4.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重点:1:知道什么是化学? 2: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难点: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教学要点: [要点1] 化学的作用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

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除进行化学实验外,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学策略 1:分激发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通过趣味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魔术表演。(1)魔棒点灯。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3)白纸显字。预先在白纸上用naoh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播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录像。 3. 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4.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学习化学的要求: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化学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不可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感受到化学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的基础,体验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将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概括起来,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帮助我们认识学习化学的意义。 5: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1)从日常生活中:粮食的生产、食品的保存和添加剂的生产与使用;五彩缤纷衣料的生产(化学纤维的生产和加工、染料的生产和纤维的染色等);建筑材料的生产、装饰材料的加工;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生产、交通工具所用燃料的生产、公路和铁路等建筑材料的生产等。(2)农业生产中: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信息工业中原材料的加工等,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生产和使用等,航天工业中高能燃料的生产、材料的制造等。(3)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总结:材料工业中各种新型材料的制造;环境保护中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保产品的生产和研制;生命科学中新型药物的合成、基因工程的研究等。 6:据研究,塑料袋几百年都不腐烂,一节电池污染一平方米的土地达几十年之久,这些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

生活中的大事。有些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法令,规定垃圾分类盛放、集中回收,我国的北京市、上海市等大城市也开始这样“管理”垃圾。你认为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垃圾是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垃圾腐败、分解过程中放出的有毒气体会污染大气;垃圾中的重金属离子、腐败产物会污染水体;垃圾能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污染;垃圾倾倒到海洋中,还会威胁水生物的生长。“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中的许多物质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如可燃性垃圾可用于产生沼气、发电等,废弃金属、橡胶、塑料等可再生利用等。垃圾的回收利用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垃圾的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二是垃圾的回收的回收能变废为宝。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绿色化学技术是指将绿色化学的基本观念应用于化学研究、化工制备以及化学品的利用等方面。绿色化学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与传统的治理环境污染方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从源头上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的产生。传统的有机反应,由于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给人类的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友好介质的绿色化学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化学所杰出青年基金(b)获得者李朝军教授在设计和发展在水中和空气中进行的过渡金属介入和有机金属催化的有机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富于创新性的成果。水作为溶剂有以下优点:价廉易得,安全可靠(不会燃烧和爆炸),而且无毒。在有机反应中可省略反应物的保护和脱保护的合成步骤。通过简单的相分离,即可得到产物。某些水相有机反应还有出人意料的化学选择性,大大减少副产物的生成。在空气中进行的有机金属反应,可使小量的组合合成、大规模的制备及催化剂的回收再生变得非常简便。水相催化的有机反应,在药物合成、精细化学品合成、石油化学品和农业化学品的合成及高聚物和塑料的合成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创新性的研究为传统上只能在惰性气体和有机溶剂中进行的有机合成反应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化学工业能否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甚至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有识之士提出了绿色化学的号召,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

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给化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国际上对此很重视。1996年,美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那些在绿色化学领域中做出杰出成就的企业和科学家。绿色化学将使化学工业改变面貌,为子孙后代造福纳米科技所谓纳米科学,是人们研究纳米尺度,即100纳米至0.1纳米这个微观范围内的物质所具有的特异现象和功能的科学;而纳米技术则是指在纳米科学的基础上制造新材料、研究新工艺的方法和手段。虽然纳米科技问世的时间不长,但是它带来的冲击却是明显的。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这项新兴科学技术将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人们将凭借它进入一个奇妙的崭新世界。一般来讲,纳米颗粒的尺寸通常不超过10个纳米。在这个量级内,物质颗粒的大小意味着它已经很接近一个原子的大小了。在这种状态下,物质的性能和结构的变化已经是非连续性的了。就是说,量子效应开始发生作用。因此,用纳米颗粒最后制成的材料与普通材料相比,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由此会产生许多完全不同的功用。很显然,纳米科学技术是一门以物理、化学两门基础学科的微观研究理论为基础,以先进的解析技术和工艺手段为前提的内容广泛的多学科综合体。它既不是某一学科的延伸和发展,也不能说是某一工艺技术革新的产物或转化。它是基础理论学科和当代高新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纳米科技的诞生还表明了这样一种发展态势,即在当今的科学技术领域里,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发展的结合,已经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密不可分的趋势,以至于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人们已经很难完全区分出研究和应用之间的差别。按目前的研究状况,纳米科技一般分为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和纳米制造学、纳米光学等,这其中的每一门学科又都具有跨学科性质,是集研究与应用于一体的边缘学科与综合体系。道尔顿所研究的原子论,在1803年大体上已经完成,1808年,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在他的重要著作《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中发表。他的原子论的要点如下: 1、一切物质都是由不可见的、不可再分割的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自生自灭。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保持其本性不变。 2、同种类的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形状和性质上都是相同的,不同种类的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形状和性质上则各不相同。 3、他还第一次列出

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这是道耳顿原子论的中心点,也是他的一个主要成果。 4、每一种物质都是由它自己的原子组成的。单质是由简单原子组成的。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就形成化合物,化会物是由复杂原子组成的,而复杂原子又是由为数不多的简单原子所组成,复杂原子的质量等于组成它的简单原子的质量的总和同一化合物的复杂原子,其质量、形状和性质也必然相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合理地解释了当时的各个化学基本定律,揭示了它们的内在涵义。根据原子论的论点,原子是物质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单位,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原子的种类和总数并没有变化,各原子又有自己确定的质量,因而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质量守恒定律).对于定比定律来说,由于不同原子化合时所需要的原子数目一定,而各原子又均有一定的质量,所以生成化会物的组成,也就有一定的质量比了。过去对这个定律能否成立,化学界曾经争论达8年之久,现在由于道尔顿原子论的出现,使实践和理论结合,就得到了确认,从而结束了这场争论,对于倍比定律也是一样。如果甲元素的一个原子能与乙元素的一个、两个或几个原子化会形成多种化会物,乙元素的原子量又都相同,则与相同质量的甲元素的原子化会的乙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之间必成简单整数比,等等。由于道尔顿原子论能简明而深刻他说明上述化学定律和化学现象,所以得到了化学界的承认和重视。元素互相化合的质量关系是原子学说的感性基础,而原子论则是上述各定律推理的必然结果。原子论阐明了各质量定律的内在联系,从微观的物质结构角度揭示了宏观化学现象的本质,总结了这一阶段的化学知识。同时原子论引人了原子量的概念,开创了测定原子量的工作。原子量的测定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打下了基础。“道尔顿的发现”是“能给整个科学创造一个中心并给研究工作打下巩固基础的发现”。因此,“近代化学之父不是拉瓦锡,而是道尔顿”(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它标志着近代化学的开端。但是,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道尔顿的原子论是很不完善的,还残留着一些形而上学的观点。他把在化学反应中相对不可分割的原子,看成是绝对不可再分割的微粒。其次,复杂原子的概念很含糊。简单原子和复杂原子除在组成上不同之外,它们的性质究竟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在科学事实的面前,他还力图否认分子的存在,抹杀原子和分子间的质的差别,不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规律,结果在化学发展中造成了一段相当长时期的混乱,影响了化学的迅速发展。练习: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

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 a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b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3.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a.无机材料透气b。特殊钢板耐高温 c.纳米碳板熔点高 d.有机高分子材料绝热 4. 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工具的科学家是() a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b 瑞典化学舍勒 c 美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 d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课题主要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两个探究活动,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要学会观察,如掌握观察实验的重点为(1)物质的反应前后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2)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如发光、发热、生成气体、沉淀等),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观察实验可以先列出观察的重点,做到有目的观察(如蜡烛燃烧实验的观察),也可以提出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如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程类型】活动课【教学目的】 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l、激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课时安排】l课时【教学环节】提出课题→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反馈→填写报告【课前准备】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90o)、白纸(稍微硬些的)、澄清的石灰水【学生活动设计】 l、对课题涉及的知识方面的疑点提出质疑; 2、每二人一组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 3、在教师的参与下进行生生交流; 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篇三:人教版化学教案全册初三化学备课组九年级化学教学案人教版教师: 2010年下期初三化学备课组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重点难点:围绕着什么是化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教学思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教学目标初三化学备课组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陶和培养。(2 二、教学重点

相关热词搜索:;

岳麓版化学教案全册篇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

(2)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贡献。

(2)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 坩埚钳、酒精灯、10%的稀盐酸、鱼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几类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同时了解了水和无机盐也是人体必须 的营养素,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无机盐的重要作用。

【提出问题】

人体生长过程中需要6种营养素,根据营养素的组成元素,你认为人体中含有哪些元素?

【学生回答】

由水可知人体内有h、o两种元素,由糖类的组成可知人体中含有c元素,由蛋白质的组成,可知人体内含有n 元素。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7~p98,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以多媒体展示)

1.组成人体的元素约有多少种?它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

2.人体中含量的非金属元素是什么?人体中含量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别?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1.50多种,除c、h、o、n以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水、油脂形式存在外,其余都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2.氧元素、钙元素。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超过0.01%的称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称为微量元素。

【阅读记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8,了解常量元素中钙、钠、钾三种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活动与探究】

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

取两根鱼骨,其中一根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燃烧,另一根放在10%的稀盐酸溶液中浸泡一会,10分钟后取出。

【交流回答】

学生观察实验,描述现象、进行归纳、得出结论:鱼骨中含钙元素。

【提出问题】

钙元素是人体需要量很多的常量元素,若人体缺乏钙元素,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还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补充足够的钙元素呢?

【学生回答】

牛奶、骨头汤、绿色蔬菜、肉类、豆类都含有钙元素。

【归纳总结】

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含量较少,但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却很大。微量元素中有20多种是人体必需元素,若人体缺乏,就会生病。

【课件展示】

出示一些患者的图片,请学生根据教材p99的表格,回答各是由于缺乏哪种微量元素而导致的。

【提出问题】

同学们,当医生不能只是看病,不开药,请问要补碘、补氟应该怎么补充?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说出了许多种做法:如食用海带、紫菜、碘盐补碘,常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交流讨论】

组织并指导学生讨论教材p100的讨论题目。

【学生回答】

前后四人一小组,得出结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元素过量也会得病。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知道一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它们主要靠食物摄入,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岳麓版化学教案全册篇三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同时,它又是中考中常设计的内容,因此,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进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

二、说学情

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来形成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

(1)情境引入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实验探究法: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3)问题讨论法:在教学中恰当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四、说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2、指导学生利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式,使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

3、引导学生定势思维为发展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激趣: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的先锋;建筑师称它是粉刷匠;而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谜底: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老师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别从颜色、气味、状态三方面进行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

(2)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向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接着问学生,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把化学知识引入实际生活,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观察和应用知识能力。

(3)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向预先准备好的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内倾倒水,震荡)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们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体产生,气体是什么?又体现了什么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

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引导学生回顾“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了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2)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老师指导:从探究水溶性的塑料瓶内取出少量的液体放入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引导学生猜想: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学生(猜想):①是co2?②是h2o?③是co2和h2o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学生操作实验分析对比得出结论。目的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若干组实验,此时,绝大部分的学生会因实验得出而兴奋起来,掀起一个小高潮)。并加热紫花观察到红花变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养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能力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

(3) 学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注意现象。分析得出co2+ca(oh)2=caco3↓+h2o反应这一原理。并说明这是co2的一条重要性质,可用于检验co2气体。

(4) 即时应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证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并操作实验验证,以便使知识学以致用。

过渡: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要求学生通过刚学习的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联想、推断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用途,之后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二氧化碳有这么多的用途,那么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一热点话题。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这一教学理念。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及时强调、归纳、突出重点,设置课后思考(多媒体体现),将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五)练测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了习题,力图达到“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无色无味气态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不支持燃烧,不燃烧

2.与水发生反应

co2+h2o=h2co3

3.与石灰水发生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三、用途:灭火、人工降雨等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本课时的内容较紧凑,实验较多,部分后进生思维可能会跟不上,所以,我将通过课后辅导来加深这些同学对知识的消化能力。

岳麓版化学教案全册篇四

;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2)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3)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3、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再次了解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3)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

二、考点:

1、二氧化碳的特性

2、氧气的检验

3、蜡烛燃烧的探究、产物的检验

4、蜡烛燃烧熄灭后白烟的成分

5、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比较

6、排水集气法

三、学困点及易错点:

1、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

2、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课中活动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前发生哪些

变化,蜡烛燃烧火焰分几层,各层有什么

特点,拿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观察;拿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

方,观察;把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

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

3、反应后关注对结果的解释的讨论

吹灭蜡烛,观察,试着点燃白烟观察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试着写出石蜡燃

烧的文字表达式

石蜡 + 氧气水 + 二氧化碳

总结实验探究的的一般步骤、学习化学的

特点

[实验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

体的探究

实验探究的步骤:

1、猜想与假设:

对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气、二氧

化碳、水分进行猜想

2、收集证据:

查阅书籍、网络资料

3、实验探究:

收集呼出的气体2瓶,收集空气2瓶;

向两瓶不同气体中分别插入燃烧的木条,

观察;向两瓶不同气体中分别滴入数滴澄

清石灰水振荡向两瓶不同气体中,观察;

向一片干燥的玻璃片上哈气观察

先产生白烟,再燃烧,火焰分三层,

内层最暗,外层最亮

火柴梗由内向外,越来越黑

烧杯内壁有水雾

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产生白烟,白烟可以点燃

石蜡蒸汽可以燃烧

(反应物写在箭头左边,生成物写

在右边)。

学习化学的特点:

1、反应前关注物质的性质

2、反应中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

3、反应后关注对结果的解释的讨

阅读教材p14,“探究”1—5段

了解氧气、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猜想与假设

1、

2、

3、

…………….

收集证据:1、查资料已知二氧化碳

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越浑

浊二氧化碳气体越多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木

条燃烧越旺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水蒸气遇冷会凝成液滴.

现象:

1、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慢慢熄

课中活动

4、得出结论:

总结实验结论

5、交流评价:探究实验报告书写 小结

灭,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迅速熄灭

说明:空气中含氧气量较多,呼出气体中含氧气量较少 2、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化不大,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空气中含二氧化碳量较少,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量 3、玻璃片上有水雾

说明:呼出气体中水份较多 总结:

空气中o 2含量>呼出气体中含o 2含量

空气中co 2含量<呼出气体中含co 2含量

空气中水分含量<呼出气体中含水分含量

自我总结所学,查漏补缺,提出质疑

课后活动

整理本课题的探究活动记录, 填写实验报告

复习

完成课后作业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 点燃前:白色(或红色)固体,质地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2、 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发光、放热,有少量黑烟,黄色火焰,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 熄灭后:冒白烟(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以燃烧,熔化的石蜡又凝固。 反应表达式:

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二、对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高。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1、猜想与假设

2、收集证据 3实验探究 4、得出结论 5、交流评价 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2)了解化学实验室的规则。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3)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讨论总结实验基本操作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的教育

2)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考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及易错点: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2课时

六、板书设计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胶头滴管、滴瓶、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烧杯、量筒、

二. 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 液体的倾倒

(2) 用量筒取用液体

(3) 滴管的使用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给物质加热

(三)洗涤仪器

(四)连接仪器装置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五)托盘天平的使用

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 左物右码)

七、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初步对物质进行分类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变成自己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大自然、为社会进行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重点、考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物质的分类;空气中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及易错点: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效果反馈与修正 课前活动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的准备

2、指导学生长代表完成演示实验 预习

学生代表完成实验的准备

课中活动

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一、空气的组成 汞+氧气氧化汞 2hg +o 22hgo

氧化汞汞+氧气 2hgo 2hg+o 2↑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的1/5,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

阅读p26第一、二自然段,了解拉瓦锡关于空气组成的研究,了解拉瓦锡所做的实验

总结拉瓦锡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 记忆

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

课中活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

1、红磷一定要过量,便于耗尽瓶内的氧气

2、装置气密性一定要良好,防止漏气

3、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防止热量、瓶

内气体逸出

现象: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

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水被倒吸入集气

瓶,吸进的水约占瓶子体积的1/5

水被倒吸的原因:红磷燃烧耗尽瓶内的氧

气,使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水被压

入瓶内

瓶内剩余的4/5气体主要为氮气,氮气是

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白色)

4p+ 5o2 2p2o5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氧气

21%、氮气78%、稀有气体0.94%、二氧化

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二、纯净物、混合物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质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物质保

持自己的特性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料

阅读p27“实验2-1”,仔细观察图

2-3

了解实验注意事项,思考1、红磷

为什么一定要过量 2、装置气密

性为什么一定要良好 3、为什么

要等到装置冷却后才打开止水夹

仔细观察实验,归纳实验现象,思

考:为什么水会被倒吸入集气瓶

中?

思考:瓶内剩余的气体可能是什么

气体,这种气体有哪些物理、化学

性质

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反应的文字

(符号)表达式

了解并记忆

阅读p27倒数三、四段,了解空气

的成分

了解并记忆空气的成分

阅读p27倒数一、二段,了解纯净

物、混合物

练习:p32“练习与应用”

阅读p28、29了解氧气、氮气、稀

有气体的用途

课中活动1、氧气

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

2、氮气

食品保护防腐气的要求:

a、无毒无害

b、价格便宜

c、不与

食品发生反应

3、稀有气体(惰性气体)

制霓虹灯

四、保护空气

1、三大空气污染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2、空气污染物的分类

有害气体烟尘

3、空气染污

a汽车尾气 b工厂废气 c矿物燃烧产

生的气体

4、三大污染气体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 (酸雨)

一氧化碳(co)(有毒)

自我总结

完成课后习题

总结:空气中各成份的主要用途

阅读p30、31了解“保护空气、空

气质量日报”

自我总结,查漏补缺

完成课后习题

课后活动1、复习(翻看一遍教科书)

2、完成课后练习

复习

完成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汞+氧气氧化汞氧化汞汞+氧气

拉瓦锡关于空气成分的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1/5,氮气占4/5

2、“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

(1)实验的注意事项:红磷一定要过量;装置气密性一定要良好;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2)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倒吸入集气瓶,集气瓶水上升约1/5体积。

(3)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p+5o22p2o5

(4)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体积。

(5) 氮气的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等。

3、空气的成分: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4.纯净物与混合物

(1)、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等都是纯净物。

(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料

1、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2、氮气

食品保护防腐气的要求:

a、无毒无害

b、价格便宜

c、不与食品发生反应

3、稀有气体(惰性气体)

制霓虹灯

四、保护空气

1、三大空气污染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2、空气污染物的分类:有害气体烟尘

3、空气染污

a汽车尾气 b工厂废气 c矿物燃烧产生的气体

4、三大污染气体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 (酸雨)

一氧化碳(co)(有毒)

七、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4)知道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的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4)学习运用实验与理论相互联系的方法

5)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4)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的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

二、教学重、考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及易错点:

1、氧气的性质

2、有关的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描述

3、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四、2课时

课中活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和固氧均为淡蓝

【实验】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

硫俗称硫磺,是一种黄色的固体

硫 + 氧气二氧化硫

s + o2 so2

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中的一种,它能溶

于水,请思考可以用什么方法减轻实验中

生成的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实验】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

木炭黑色固体

木炭+ 氧气二氧化碳

c + o2 co2

【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注意事项:1、铁丝除锈后盘成螺旋状,

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火柴快烧尽时伸入集气瓶,防止火柴过

长消耗瓶内的氧气

3、集气瓶底事前一定要放注量的水或细

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

3fe +2o2fe3o4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

的验证)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

火焰,,放出质量,生产的气体具

有刺激性气味

记忆反应的文字表代式和化学方

程式

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红光,在氧

气中燃烧,产生白光,放出热量,

生成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

记忆反应的文字表代式和化学方

程式

阅读教材p34,了解铁丝在氧气中

燃烧

了解并记忆注意事项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

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记忆反应的文字表代式和化学方

程式

问题:为什么硫、木炭、镁条在空气中可以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以上的实验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观察下列化学表达式,有什么特点 4p+5o 22p 2o 5 s + o 2 so 2 c + o 2

co 2

3fe +2o 2fe 3o 4 2mg+o 22mgo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缓慢氧化:

自我总结

完成p36“练习与应用”

思考并回答

阅读教材p34~35

1、反应物都有两种

2、生成物都只有一种

3、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4、反应物中都的氧气 ……

阅读p35倒数第三段,总结“化合反应”

理解并记忆“化合反应”,并用三个字归纳

阅读p35倒数第二段,了解氧化反应

思考: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阅读p35,了解缓慢氧化

自我总结

完成p36“练习与应用”

课后活动

1、完成有关作业

2、复习“空气”

3、预习“氧气”

1、完成有关作业

2、复习“空气”

3、预习“氧气”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相同条件下密度略大于空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氧和固氧均为淡蓝色 二、氧气的检验: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1、硫与氧气的反应:

现象: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都产生有刺激味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

二氧化硫

s + o

2 so

2

集气瓶底预先装少量水的原因: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现象:在空气中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c + o2 co2

3、铁与氧气的反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fe +2o2 fe3o4

集气瓶底预先装少量水或细沙的原因:防止产生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归纳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四、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点:多变一,是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3、缓慢氧化

物质与氧气发生缓慢的、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败等。

七、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2)保持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逐步认识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实验

二、教学重点、考点

1、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2、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3、分解反应。

4、反应原理

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及易错点:

1、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2、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3、分解反应。

4、反应方程式

四、3课时

相关热词搜索:;

岳麓版化学教案全册篇五

;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

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四、教学活动: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

2)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3、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再次了解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3)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

二、考点:

1、二氧化碳的特性

2、氧气的检验

3、蜡烛燃烧的探究、产物的检验

4、蜡烛燃烧熄灭后白烟的成分

5、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比较

6、排水集气法

三、学困点及易错点:

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

3、反应后关注对结果的解释的讨论

吹灭蜡烛,观察,试着点燃白烟观察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试着写出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石蜡 + 氧气水 + 二氧化碳

总结实验探究的的一般步骤、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产生白烟,白烟可以点燃石蜡蒸汽可以燃烧

(反应物写在箭头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

学习化学的特点:

1、反应前关注物质的性质

2、反应中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

3、反应后关注对结果的

课后

活动

整理本课题的探究活动记录, 填写实验报告 复习 完成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 点燃前:白色(或红色)固体,质地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2、

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发光、放热,有少量黑烟,黄色火焰,火焰

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

熄灭后:冒白烟(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以燃烧,熔化的石蜡又凝固。

反应表达式:

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二、 对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高。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1、猜想与假设

2、收集证据 3实验探究 4、得出结论 5、交流评价 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2)了解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3)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4)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讨论总结实验基本操作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的教育

2)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滴管的使用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给物质加热

(三)洗涤仪器

(四)连接仪器装置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五)托盘天平的使用

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 左物右码)

七、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大自然、为社会进行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二、教学重点、考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物质的分类;空气中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及易错点: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学习活动

效果反馈

与修正

课前活动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

验的准备

2、指导学生长代表完成演示实

预习

学生代表完成实验的准

中活

动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还是由

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一、空气的组成

汞+氧气氧化汞

2hg +o22hgo

氧化汞汞+氧气

2hgo 2hg+o2↑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的

1/5,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4/5

阅读p26第一、二自然段,

了解拉瓦锡关于空气组

成的研究,了解拉瓦锡所

做的实验

总结拉瓦锡关于空气组

成的结论

记忆

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

止漏气

3、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防

止热量、瓶内气体逸出

现象: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

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

水被倒吸入集气瓶,吸进的水约

占瓶子体积的1/5

水被倒吸的原因:红磷燃烧耗尽

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小于大

气压,所以水被压入瓶内

瓶内剩余的4/5气体主要为氮

气,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

体,难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

么要等到装置冷却后才

打开止水夹

仔细观察实验,归纳实验

现象,思考:为什么水会

被倒吸入集气瓶中?

思考:瓶内剩余的气体可

能是什么气体,这种气体

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

请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反

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

了解并记忆

阅读p27倒数三、四段,

了解空气的成分

课后

活动

1、复习(翻看一遍教科书)

2、完成课后练习

复习 完成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课题1 空 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 汞+氧气

氧化汞 氧化汞

汞+氧气

拉瓦锡关于空气成分的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1/5,氮气占4/5 2、“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

(1)实验的注意事项:红磷一定要过量;装置气密性一定要良好;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2)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倒吸入集气瓶,集气瓶水上升约1/5体积。

(3)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p+5o 2

2p 2o 5

(4)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体积。

(5) 氮气的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等。 3、空气的成分: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4.纯净物与混合物

(1)、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等都是纯净物。

(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料

1、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2、氮气

食品保护防腐气的要求:

a、无毒无害

b、价格便宜

c、不与食品发生反应

3、稀有气体(惰性气体)

1

2

3

4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4)知道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的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4)学习运用实验与理论相互联系的方法

5)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活

动烧

硫俗称硫磺,是一种黄色的固体

硫 + 氧气二氧化硫

s + o2 so2

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中的一

种,它能溶于水,请思考可以用

什么方法减轻实验中生成的二

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实验】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

燃烧

木炭黑色固体

木炭+ 氧气二氧化碳

c + o2 co2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

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

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

焰,,放出质量,生产的

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记忆反应的文字表代式

和化学方程式

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

水,振荡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红光,在氧气中燃烧,产

生白光,放出热量,生成

问题:为什么硫、木炭、镁条在空气中可以燃烧,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以上的实验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观察下列化学表达式,有什么特点

4p+5o22p2o5

s + o2 so2

c + o2 co2

3fe +2o2fe3o4

2mg+o22mgo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缓慢氧化:

自我总结

完成p36“练习与应用”思考并回答

阅读教材p34~35

1、反应物都有两种

2、生成物都只有一种

3、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4、反应物中都的氧气……

阅读p35倒数第三段,总结“化合反应”

理解并记忆“化合反应”,并用三个字归纳

阅读p35倒数第二段,了解氧化反应

思考: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阅读p35,了解缓慢氧化自我总结

完成p36“练习与应用”

课后活动1、完成有关作业

2、复习“空气”

3、预习“氧气”

1、完成有关作业

2、复习“空气”

3、预习“氧气”

六、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相同条件下密度略大于空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氧和固氧均为淡蓝色

二、氧气的检验: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1、硫与氧气的反应:

现象: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都产生有刺激味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s + o 2 so2

集气瓶底预先装少量水的原因: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现象:在空气中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c + o 2 co2

3、铁与氧气的反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fe +2o 2 fe3o4

集气瓶底预先装少量水或细沙的原因:防止产生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归纳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四、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点:多变一,是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3、缓慢氧化

物质与氧气发生缓慢的、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败等。

并试验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2)保持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逐步认识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实验

二、教学重点、考点

1、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2、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3、分解反应。

4、

中活

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表达

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

锰+氧气

2kmno4 k2mno4 + mno2

+o2↑

二、催化剂

实验:过氧化氢分解实验示意图

(1)、(2)、(3)

(4)(实验前称量mno2的质量)、

(5)

(1)、(2)(3)中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复燃

(4)中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5)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水+氧气

2h2o2 2h2o+o2↑

把(5)中反应后的液体倒掉,

再向其中注入等量的过氧化氢

溶液,重复多次实验(5),观察

现象

倒掉反应后的液体,洗净、干燥

剩余的固体并称量,这一现象说

明了什么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

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

阅读教材p38“分解过氧

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

氧化锰的作用”

仔细观察实验并总结:

(1)、(2)(3)中带火星

的木条没有复燃

(4)中带火星的木条没

有复燃

(5)中带火星的木条复

记忆

带火星的木条依然复燃

剩余的固体质量没有改

变,这说明加入的mno2没

有参加反应

请用简短的文字表示催

化剂

记忆并理解,并总结催化

剂中的“一变两不变”

中活

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

用叫催化作用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

气的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kclo3 2kcl+ 3o2

三、分解反应

2kmno4 k2mno4 + mno2

+o2↑

2 h2o2==2h2o+o2↑

2kclo3 2kcl+ 3o2↑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一变多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四、工业上制取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态氧

和液态氮的沸不同进行分离)

---物理方法

自我总结所学

思考:二氧化锰是不是一

定是催化剂,为什么

完成p42练习与应用第2

题4小题

记忆

观察三个反应的符号表

达式,请找出他们的共同

1、反应物都含有氧元素

2、反应物只有一种物质,

生成物有两种或两种以

3、都有氧气生成

……

理解记忆

思考:1、用哪三个字可

能表述分解反应

2、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

有什么区别

完成p41练习与应用中的

第2题

阅读教材p40资料卡

回想、总结、补漏

六、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2

3

4

1)(氧

5、收集好的氧气的放置方法

盖好玻璃片瓶口向上放置

6、氧气的验证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7、氧气的验满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表达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kmno 4 k2mno4 + mno2 +o2↑

二、催化剂

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质量化学性质前后没有改变的

“一变两不变”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 h2o2==2h2o+o2↑

三、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

四、工业制取氧气(物理变化)

分离液态空气

七、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作用结合形成分子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挥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辨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等的教育

2)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的方法将所学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以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

二、教学重点、考点

1、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2、核外电子的排布

3、离子形成、离子符号的意义和写法

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

1、原子的构成

2、核外电子的排布

3、离子的形成、离子符号的意义和写法

4、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不同

活动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原因是核内

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它们的

电性相反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又叫作核电

荷数

通过表3-1所得:

1、原子中的恒等式:

核内抟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花数=

原子序数

2、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

3、不是所有的原子含有中子,例如:

4、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

不同

二、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层数:1 2 3 4 5 6 7

能量:由近→→到远

离核外近:由低→→到高

1、原子结构示意见图

2、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特点

①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②次外层(倒数第二层)最多排8个

电子

“一、原子的构成”

总结信息

1、原子由原子核,核

外电子构成

2、原子核很小,电子

占有的空间较大

3、原子核里有质子和

中子

4、质子带正电,电子

带负电

阅读教材p53,了解原

子的构成的相关知识

信息,仔细观察表3-1,

总结原子构成的特点

完成p57,1题中的(1)

的前三空,(5),2题中

的(1)、(2)

阅读教材p54第一、二

段,了解核外电子的分

层排布的有关知识

观察图3—11,了解原

子结构示意图

观察

p54 ,

自我总结,查漏补缺

课后活动巩固练习1、复习本课

2、复习本单元

3、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

课题1: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表3-1规律

1、原子中的恒等式: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氢原子无中子

4、质子数不同原子各类不同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层数:1 2 3 4 5 6 7

能量:由近→→到远

离核外近:由低→→到高

1、原子结构示意见图

2、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①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②次外层(倒数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如第1层为次外层只能排2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能排8 个电子

3、各类元素最外层电子的特点

①金属元素:最外层电了数一般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相应的阳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了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形成相应的阴离子

③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为2个)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

2

3

1

原子的质量很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ar≈质子数+中子数

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元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3、物质、元素、原子、分子的区别与联系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金字旁,除金、汞)

元素的分类非金属元素(气、石、氵)

稀有气体元素(稀有气体)

3、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氧 硅 铝 铁

o si al fe

非非金金

4、生物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氧 碳 氢 氮

o c h n

元素的化学性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写法

2、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某元素

②表示一个某原子

3、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讲种类,不论个数,分子、

原子、离子属于微观概念,讲种

类,论个数

三、元素周期表

7个横行-------周期

18个纵行-----族七、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

2)学习利用数字和图表来获取信息,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五、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延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硬水

、过滤

五:2课时

六、教学活动:

七、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并能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

中活

动2、化学性质:氢气具有可燃

性,纯净的氢气的空气中安静

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一定

要验纯

二、水的组成

实验:电解水

(实验前水中加入适量的浓

硫酸或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作

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

水氢气+

氧气

液的作用是什么

仔细观察并总结现象

通直流电后两极产生气泡,

正极气泡少,负极气泡多;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产

生的气体,正极气体使燃着

的木条燃烧更旺,负极气体

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v正极:v负极= 1 :

2

了解并记忆

观察总结讨论:电解水反应

三、化合物、氧化物、单质

1、化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纯净物

2、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

氧元素

3、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

自查所学阅读教材p81,了解化合物、氧化物、单质的定义,并理解记忆定义

完成p82“练习与应用”第4小题

自查所学,查漏补缺

课后活动1、复习本课题知识要点

2、完成课后作业

1、复习本课题知识要点

2、完成课后作业

3、复习第四单元1、2、3

五、板书设计: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氢气

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氢气具有可燃性,纯净的氢气的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二、水的电解

水氢气 + 氧气

2h2o 2h2↑ + o2↑

产生电极负极正极

气体体积比 2 : 1

2)通过化合价概念、特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概括等处理信息的方法

3)学习运用练习纠错的方法,边自学、边讨论,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2)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考点

1、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2、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构成),并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3、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学困点和易错点

相关热词搜索:;

岳麓版化学教案全册篇六

;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

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粉碎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实例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随堂练习: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板书设计

绪言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投影]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策略】

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5.[要点1] 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除进行化学实验外,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化学学习方法。“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怎样阅读化学课本

在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就要培养自己阅读课本的习惯和能力。不能只是不会做作业时,才去阅读有关的课文。应该是先阅读课文,然后再去做作业。阅读课本的目的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初中阶段各学科都是打基础的阶段,化学也不例外。今后,同学们走向社会,在知识海洋里探索,要靠自己学习,自己钻研,自己涉猎知识、增长才干。因此,学习各学科,包括化学在内,都应该学会阅读课本。

化学课本的内容包括文字叙述、化学用语和图画等部分。同学一般比较重视阅读文字部分,这是正确的。但不能忽略化学用语和图画等部分。阅读化学用语时,应该记住并领会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和说明的问题。阅读图画时,如阅读实验装置图,应该联想到实物原形、名称及用途,达到形、名、图三位一体。实验装置结合化学用语在头脑里应形成生动的实验情景,唤起对实验现象清晰的回忆。

阅读课本要讲究方法,初学时应该接受老师的指导,参考老师的自学提纲或自学问题。了解阅读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课本,容易抓住关键性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时,一般内容应该通读,重要内容应该精读。通读的部分,要正确理解其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复述、归纳、概括出课文的大意。精读的内容主要是化学概念、理论等难度较大的部分,对这些部分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的认识,应该认真思考,提出疑问,从有疑到释疑。阅读时对关键的字、词、句不仅要读几遍,还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阅读课本要根据学习要求与识记相结合。需要记忆的内容,应该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识记(如化学用语、基本概念),不能等到考前突击记忆。需要识记的内容和要求,应该听从教师的指导,明确所要识记的内容的价值,以增强记忆的自觉性,并且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阅读课本应该记阅读笔记,写阅读小结。对笔记或小结的要求,应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灵活掌握,不必强求一律。根据自己的情况,笔记可以写成有自己特色的纲要式、对比式、记录式等。课前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理清脉络;课后作小结,能起到及时复习和使零散知识系统化的作用。记阅读笔记,写阅读小结,开始是较难的,应该通过练习逐步掌握要领。先从一堂课、一节课文写起,渐渐扩大到对全章、全单元进行总结。坚持这样做,就能从中认识知识问的内在联系,把书读活,真正学有所得,提高自学能力。

●怎样做好化学实验

如果你在实验前对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以及有关仪器、药品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并能严格按照操作步骤,你的实验就能取得成功,并能从中得到化学知识和无穷乐趣;如果你准备不充分,粗心大意,那就可能失败,甚至发生事故。忘样才能做好实验呢?

一、注意安全

1.注意化学药品的毒性和腐蚀性。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浓酸、浓碱都是属于强腐蚀药品,使用时必须特别小心,防止沾到皮肤上或溅到衣服上,如呆不慎将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没硫酸,必须迅速用布擦拭,然后再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如果不慎将碱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注意操作时的安全。在实验中如有易燃、易爆的操作,应该采取安全措施。任何实验容器口都不要对着操作者和观看者。进行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的地方进行,实验用药量要少,时间要短,有毒残渣要妥善处理。

二、手脑并用

做化学实验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步骤,避免盲目性。每次实验结束都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

训,要注重对实验进行改进,提高实验的效果。如能否使用更简单的仪器、更价廉易得的药品,能否在操作上更安全可靠,能否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结果更准确等。

●怎样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的规律

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实验的现象。记忆实验现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如果能找到实验现象存在的规律,则可化难为易。我们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将化学实验大致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物质燃烧实验;第二种是加热固体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验。这三类实验的现象存在的规律:

1.物质燃烧实验都有三个明显的现象

①放出大量的热;②生成了一种或几种不同于反应物(指物质的色、态、味)的产物;③固体直接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气体或固、液体转变成气体再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火焰。(描述物质的燃烧现象,一般:一光、二热、三生成。)例如,镁条燃烧的现象是:①发出耀眼的白光;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再如,硫磺燃烧(在氧气中)的现象是:①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硫磺受热先熔化再汽化最后才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加热固体物质的实验现象主要包括物质的状态颜色、质量变化及产物中是否有水和气体产生

例如,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①有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产生;②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③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④试管内的白色固体逐渐消失。

3.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主要包括反应物(固态)的质量和颜色变化及溶液中是否有沉淀(包括沉淀颜色)和气泡产生,例如,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是有蓝色沉淀产生。

4.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注意事项

(1)要注重对本质现象的观察。本质现象就是以提示事物本质特征的现象。如铝带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团体”是本质现象,因为由此现象可正确理解化学变化这个概念,而发出“耀眼的白光”则是非本质现象。因此,观察实验现象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主要的观察对象。

(2)要正确描述实验现象。①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而不能用结论“生成四氧化三铁”代替“生成黑色固体”。②要明确“光”和“火焰”、“烟”和“雾”等的区别,不能相互替代。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程类型】活动课: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的】

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l、激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环节】提出课题→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反馈→填写报告

【教学策略】本课题第一次出现“活动与探究”,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开端。第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先演示,学生模仿;第二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

【课前准备】蜡烛、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白纸(稍微硬些的)、澄清的石灰水

【学生活动设计】

l、对课题涉及的知识方面的疑点提出质疑;

2、每二人一组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

3、在教师的参与下进行生生交流;

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学生阅读]p7"活动与探究"

[学生讨论]

1、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

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

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向老师咨询?

[学生质疑](可能问到的问题)

1、石蜡是一种什么物质?

2、蜡烛怎么会有各种颜色?

3、蜡烛是怎么制成的?

4、烛芯仅是纯棉线吗?

5、为什么点燃烛芯就能引燃蜡烛?

6、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是因为它都变成蜡油了吗?

7、蜡烛燃烧有时冒黑烟是怎么回事?

8、、蜡烛燃烧时是固体蜡燃烧还是蜡油燃烧还是有其他情况?

9、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越来越高?10、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闻到很难闻的气味?

[教师答疑](边答疑边为后面的实验探究设下埋伏,凡是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暂不作答)

[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

[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电脑画面提示)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如图1)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

图1

(3)(如图2)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

图2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拓展实验)(如图3)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

图3

[实验探究]学生每二人一组,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交流反馈]学生代表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现象和结论)。

[反思与补充]通过交流,学生取长补短。

[总结与评价]略

(学生填写探究报告)

【课后附记】

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观察蜡烛的燃烧非常必要,否则课上时间太紧;

2、学生可以自愿结组,这样利于配合;

3、限于时间,学生提问前教师要限定范围,以避免跑题;

4、每组可以配备小试管夹或者带铁夹的铁架台,用来固定导管,以免学生操作时烫手。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 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3) 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重点】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难点】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实验仪器及药品】

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教学设计】

学习课题: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师活动: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观看、思考。

你已经知道什么?

播放违规实验造成的实验事故的课件或实物表演,使学生认识安全实验的重要性。

观看课件、演示实验:

(交流与讨论):参观实验室后,对实验室的实验规则、仪器、药品的认识,形成认识

【课题1】固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大理石、碳酸钠

(提出问题):

1、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

注意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互教互学,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学会分析实验成与败的原因。

观察药品,关注药品的性质

阅读教材p14-15,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实验探究)

1、用镊子夹取一块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用药匙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交流与讨论)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

【课题2】液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稀盐酸

(提出问题):

1、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

2、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

(练习与实践):

1、细口瓶的瓶塞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

倒还是缓慢地倒?

2、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倾倒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

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观察药品

(联想与启示):

回忆日常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结合教材p15液体的倾倒,得出液体取用的方法。

(实验探究)

1、将少量稀盐酸侄于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交流与讨论)交流、讨论,形成认识,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完成练习)

【课题3】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

2、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什么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探究):

1、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2毫升的稀盐酸。

2、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或俯视,对读数产生影响。

3、将量好的稀盐酸倒入放有大理石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交流实验结果)

【课题4】滴管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少量的液体应使用什么仪器?

2、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

注意指导学生实验规范。

阅读教材p16滴管的使用,思考、讨论。

(实验探究)

1、滴管向盛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滴管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交流、总结)

【课题5】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2)给物质的加热

(提出问题)

1、确使用酒精灯应注意实验事项是什么??

2、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不同?

3、怎样熄灭酒精灯?

(提出问题)

1、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

2、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直接加热,为什么?

3、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为什么?

4、如何给试管里的液体进行预热?

阅读教材p16-17酒精灯的使用,思考、回答。

(实验探究)

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发生的变化,记录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联想生活中见到的现象:

1、开水时,水装得过多,沸腾时水会溢出。

2、过热开水的玻璃杯马上放入冷水中,杯子很容易破裂。

思考、交流、讨论、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实验探究)

1、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厘米、灯芯、外焰上加热,记

录加热的水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

2、用量筒取2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用滴管滴入硫酸铜溶液,观察、记录现象,

再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观察现象。

【课题6】洗涤仪器

(提出问题)

做过实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如何洗涤试管?

阅读教材p18—19后,交流、总结。

(实验探究)

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等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

学完本节你应该知道什么?

思考、总结。

【布置作业】

1、面作业:素质教育学案:p6-12

2、庭小实验: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筷子、匙、食盐、冰糖、水、吸管、盆子等,进行固

体取用、液体倾倒、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练习。

学生完成作业。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知识要点】

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通过平时的感受和本课题的演示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通过对空气污染的介绍,培养环保意识。

[要点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规定

通过实验判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本课题的重点,通过过量红磷在燃烧匙中燃烧,观察钟罩内水面上升的体积,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总体积的l/5。

1.反应现象:生成白烟;放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2.会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注意:由于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小颗粒,现象应该描述为白烟,而不是白雾(指液体小液滴)。

讨论: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它能支持燃烧吗?它能溶于水吗?

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溶于水。

[要点2] 空气的组成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一般来说它的成分比较固定。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可见空气的成分以氮气、氧气为主,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要点3]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都是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讨论:冰水共存体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冰水共存体虽然是冰和水混合在一起,但是它们都属于同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要点4] 氧气的用途

主要是供给呼吸(医疗急救、登山、潜水、航空)和支持燃烧(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宇宙航行)。这些用途一般都是利用氧气易于跟其他物质起反应并放出热量的性质。

[要点5]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氮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熔点和沸点都很低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性质不活泼。

[要点6]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稀有气体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曾被称做“惰性气体”。

稀有气体的用途有:(l)作为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用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2)制成多种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霓红灯等;(3)用于激光技术或医疗麻醉。

[要点7] 空气的污染

1.污染源: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学习目标】

1、步知道怎么收集资料,知道调查与研究的一般方法,能够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

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知道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3.知道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教学策略】本课题应采用实验导学、组织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

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

假设。

例如:①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水的作用:因为p2o5易溶于水,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接

近理论值),还有什么?(必须把集气瓶内的空气先五等分,作好标记)

②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注意烟、雾的区别)③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④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追问:上述实验不仅知道n2不能维持生命,还可以知道n2的什么性质(难溶于水)?

⑤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以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吗?

⑥学生课前已做过预习,想一想教师今天做的这个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是受谁的启发而做的呢(具体研究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2.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性质的概念。

4.指导学生阅读图画资料应注意的事项。

在阅读图2-8、图2-9及相关资料后,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并使学生知道污染指数与分级标准的关系。

【开放探究】

1.结合平时观察到的情况,试描述水的物理性质。

2.为什么磷常用来做军事中烟幕弹的原料?

3.列举两种在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试说出它们分别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列举一例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5.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在包装食品时可以采用真空包装或充人保护气的方法,对于一些易碎的食品,常常充入氮气以防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把自然界水里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8%。此现象设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山西省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至今煤仍是山西省工业和民用的主要燃料。煤的大量燃烧使山西省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给农业生产及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你认为煤燃烧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至少写出三种)。(2000年山西中考)

8.已知: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固体),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简要说明理由

岳麓版化学教案全册篇七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生:(思考)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

生:形成闭合电路;自发氧化还原反应。

二、新课讲授

师:[投影显示]如下图所示。大家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电流表指针的变化。碳棒上有什么变化?在两极发生了什么反应?

(生观察现象)

生:1.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移;

生:2.碳棒上有红色物质生成。

师:请大家是这写出电极反应。

生:铁为负极,碳棒为正极。

生:fe:fe-2e=fe2+氧化反应;c:cu2++2e=cu还原反应;总反应方程式:fe+cu2+=fe2++cu

师:这里设计了三个实验,请大家分组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果。

[投影显示]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入装有cucl2溶液的小烧杯中,浸一会,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现象(图1);2.用导线连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会儿,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变化(图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接通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极上的现象并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所生成的气体(图3)。

师:在此过程中请大家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

生:前两个实验碳棒上没有明显变化;

生:第三个实验通电一会儿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的碳棒上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

生: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碳棒上有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全部生:分析整理作出判断。红色物质为铜,黄绿色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氯气。

阳极产物—氯气(cl2);阴极产物—铜(cu)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提示]讨论提纲

[投影显示]

1.通电前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是如何运动的?

2.接通直流电后,原来的离子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有关离子在两极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

生:(讨论分析)

1.通电前溶液中cu2+、cl-、h+、oh-自由移动。

2.通电后带正电的cu2+、h+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cl-、oh-向阳极移动。

2+在阴极得电子变成了单质cu,cl-在阳极失电子变成了cl2。

师:[总结板书]

通电前:cucl2=cu2++2cl-;h2oh++oh-自由移动

通电后: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cucl2=cu+cl2↑

[概括]通俗记法,利用谐音。阳(极)—氧(化反应)

师:在电解过程中,电子是如何形成闭合回路的?大家请看看课本第64页,归纳电子流动

方向。

生: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师:非常正确,我们一来总结一下。

师生:电子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从电源负极流出,流向电解池的阴极,阴极附近的cu2+

在阴极得电子被还原为铜,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定向移动,阳极附近的cl-在阳极失电子被氧

化为氯原子。氯原子结合形成氯气分子,失去的电子从阳极流回电源的正极,从而形成了闭

合电路。

师:电解质溶液的导电与溶液的电离有什么关系?

生:先有电离,后有电解。电离不需要通电,电解建立在电离的基础上。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完成投影显示的表格。

生:(每位学生完成一项,共同填好此表。)

岳麓版化学教案全册篇八

《物质的检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鉴别一些常见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进行检验和鉴别,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常见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检验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生活中的化学

1、请你说说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

例如: 、 、 、 、 、 、 、 、 等。

2、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出上述几种物质。

活动二、合作过关----巧辩试剂

第1关:任选一种试剂鉴别

两瓶失去标签的试剂分别是hcl、ca(oh)2,你有多少种方法鉴别它们?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归纳整理常见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碳酸盐溶液的鉴别方法。

第2关:加入一种试剂鉴别

现有hcl、ca(oh)2、nacl三种无色溶液,选择加入一种试剂来鉴别。(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言,请学生到讲台进行演示实验)

所加试剂\ 现象

hcl

ca(oh)2

nacl

第3关: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现有hcl、ca(oh)2、nacl、cuso4四种溶液,不添加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来。

要求:1、小组讨论,团队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2、利用实验药品和仪器进行探究实验。

(实验药品:a、b、c、d四瓶试剂。实验仪器:试管若干、滴管4支)

3、记录实验现象,鉴别出四瓶溶液。组长汇报实验方案和结论。

a

b

c

d

溶液名称

活动三、我会整理

1、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物理方法:看、闻、溶……

化学方法:①任选试剂鉴别②加入一种试剂鉴别③不加任何试剂鉴别

2、检验及鉴别物质的一般步骤:取样、操作、现象、结论。

活动四、科技前沿

1、酒精测试仪

2、指纹识别仪

3、便携式dna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