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贝文库 > 教学反思 >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下册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部编版(8篇)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下册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部编版(8篇)

小编: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年级语文贝的故事教学反思篇一

我执教的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紧紧围绕“保护周围的环境”为主题的一篇精读课文。正如这篇课文的题目一样,它讲述的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乱砍滥伐,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终于被一场洪水冲走了。这个故事讲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错误行为和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爱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中蕴涵的道理是十分深刻的。因此我将本文的主要特点归纳为“言简意赅”,根据这个特点展开了准备工作,在具体执教之后,我从以下几个反面展开反思。

一、 中年级的识字教学,“简化”的心理要喊停

很多老师都认为,学生到了中年级,应该学习的识字方法和技巧都会了,那么是不是已经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生字新词了,是的,现在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这一切不等于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正是由于学生的识字和写字量增加了,所以识字的巩固工作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葱”的字形、“裸”的读音,“郁”的字义来说都是难点,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仍然做了强调,目的就是加强巩固,让这些难记的字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二、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在“泥泞”中走向美好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时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本文的执教中我虽然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读,但是我主要进行了默读的训练。在我分析了文本特点“言简意深”之后,我将默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因为本文中有很多地方的词句是要求学生认真思考的,而默读的特点就是速度比朗读快,更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因此在朗读的时候我情调了默读的特点“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强调要“在心里读、在脑中思”。虽然刚开始这样的训练,还有点难度,如在课文教学时,我虽然让学生默读课文中三次提到的“锋利的斧头”的句子,但是学生也没有能真正地进入思考的状态,但是我相信,只要进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默读技巧一定有更多的进步。

三、 拓展,在生活中演绎语文的美好

教学的惊喜有时候是在课内,但也还有课外的延伸。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倡议孩子们为我们周围的环境做点小事,没有想到周末的时候,班长带来几个学生到我家找我,说他们做了几个保护环境的广告牌,当时我还想这只是我的一个作业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孩子们却说要把这些广告牌放到学校旁边的小河边,还扬扬手中的垃圾袋说要利用周末的时间和伙伴们清理河边的垃圾。我的心里泛起了喜悦的涟漪。

是啊,什么是语文,我想孩子们把我们学习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让语文浸染他们的灵魂,让他们快乐生活,健康学习,我想那么我的语文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年级语文贝的故事教学反思篇二

《病房里的故事》这篇课文是长春版第七册第五板块《人间情》中的第二片课文。改编自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文章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良,读起来耐人寻味。文中那栩栩如生、五彩斑斓的窗外美景都是临窗病人支撑着羸弱的身体,面对着一堵光秃秃的墙幻想出来的。文章采用白描的手法,写了病重的吉姆对同样病重的大卫给予的鼓励和希望,他用善意的谎言去点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激发病友生活的信念。这是一种生命的热情和求生的力量,更是一种高尚伟大的人格。

一、在阅读教学中,我安排了写字教学。没有机械的讲解记忆字的音形意,而是通过讲解“窗”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认识这个象形字,了解这个象形字,同时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让学生由学一个字,到爱上中国的汉字。

二、我在教学时,努力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力求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文本中的人物,与人物进行对话,触摸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章虽然没有直接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可透过文字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吉姆美好的心灵。大卫,则是让学生带着个人理解去完善丰满这个人物形象。我抓住文章中两个重点段落指导学生朗读,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学吉姆描述的窗外的景色时,一要读出窗外景物的美,二要读出吉姆对大卫的鼓励和关爱,三要读出吉姆病重的样子。而教学那个秋风怒号的夜晚时,教师配上适合的音乐来烘托沉重凄凉的气氛,帮助学生达到更好的朗读效果。朗读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手段,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人物情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在教学中,我多处安排学生展开想象为文章补白,让学生置身于故事中,如果你就是大卫,你会怎么想?如果你就是大卫,你会怎么说?这不仅是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也是学生个人情感的一次宣泄,最后一次我让学生动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体现了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而在冷静的思考动笔过程中,学生的理解体会也更加深刻了。

四、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由于这篇课文是由泰格特的小说《窗》改编的,改编后的课文中大卫这个人物形象性格不够鲜明,学生依据自己善良的理解把这个人物美化了。我在教学到最后,大胆地将这个人物真实自私的一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震惊于大卫的渺小的同时,吉姆的人格在孩子们的心中又一次高大起来。不过了解一个人物不是目的,于是我让学生续编故事。当学生心知大卫的自私,却又一次的让大卫扮演起吉姆的角色,用自己的爱去鼓励其他人,点燃其他人生命的火焰。到了此时,孩子们的内心已经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他们相信爱终能将一切丑陋改变。我想我这节课除了是一节语文课外,更是学生的心灵鸡汤。

五、努力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实现时间上的开放,空间上的开放,内容上的开放,思想上的开放。让学生带着自己已有的经验体会走进课堂,由一本书走向另一本书,由40分钟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最重要的是,解放学生的思想,老师不用自己的模式思维去框住孩子,他们自由的读文,自由地谈自己的体会,有爱,有恨,有嫉妒,有感动,这才是最真实的体验。

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的课堂亦如此。吉姆描述的窗外景色部分的朗读需要学生读出很多层情感来,学生能理解但是读得始终缺少点味道。

二年级语文贝的故事教学反思篇三

被调研耽误了一天,今天上完了后两则成语故事,总体情况和《自相矛盾》的感觉差不多:想教的都教了,但课上完了觉得很没味儿。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呢?究竟该怎么上呢?反思无果后,上网浏览别人的教学设计,发现也都大同小异,和我的教学也相差无几。有搜教后记来看,看到了因为名叫“卢永霞”,被一些网友称作“名师”的老师的该课教后记。

这篇教后记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是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大致的教学设想,第二是对前两则成语教学片断的描述及自我点评。

看过卢老师的教学片段后,发现其实不少做法正如我所做了的,但区别在于,我是漫无目的的,三个故事的教学都显得过于随意,没有内在的联系,而卢老师因为之前充分的教材解读,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显得从容有致,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出来了。其实很多时候,像我这样的普通老师不是不会上课,而是不会有目的地清醒地上课。卢老师的这篇教后记不仅帮助我理清了本课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更给我以启示:教学要有效,教学目标就要明确;教学目标想明确,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地自主的解读。

1、第一则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从“矛”和“盾”入手,理解课题词语,在读懂故事。这整则故事的教学突出对人物语言的理解和感情朗读。

2、教学《滥竽充数》时,抓住“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这两句话来统领全篇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南郭先生前后不同的心理变化,想象他内心的想法。

3、教学《画龙点睛》时主要式让学生们通过一些词语去想象人物的话语,如“一再要求”“惊叹不已”等。

尽管有不少相同的“想”,但我缺少的正是“构”,以后要学会深入分析文本,“构想”教学过程,才能让课堂更精彩。

《成语故事》这篇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滥竽充数》三个成语故事,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却蕴含着丰富的成语内涵。怎样在两个课时内把三个故事全讲完?我决定把三个故事放在一起处理,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第二课时研读故事,理解成语内涵。教学环节力求简单,问题设计直中关键问题,使课堂教学真正的达到“简单、有效”!

教学《自相矛盾》时,我抓住卖矛人为什么张口结舌?引出其自相矛盾之处,进而理解成语内涵。讲到《滥竽充数》时,我直接问:文中的两个皇帝爱好有什么不同?简洁明了地解决了故事的关键,使学生明白了滥竽充数的后果,受到教育。最后教学《画龙点睛》时,我引导学生对比张僧繇点睛前后龙的变化,展开想象和讨论,从中领悟故事的寓意。整节课思路清晰,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我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不正是精减问题,避免无谓的问答浪费课堂时间吗?总之,课堂提问要有实效,有的直切关键,有的逐步深入,有的迂回跳跃,使课堂提问的富有艺术性。

二年级语文贝的故事教学反思篇四

“大家还记得那篇《背影》吗?” 

同学们有些茫然的点了点头,眼睛里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有谁记得那是谁的背影?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 

学生们开始做回忆状,好像在那儿若有所思。 

大家都使劲的点了点头。 

“那么有谁会唱吗?要不,老师起个头,好吗?” 

结果所有同学都写了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原先的期望,实在令人感动。有的学生不仅写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体会了父母心底的亲情。接下来,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真情,并以《感悟亲情》为题写一篇课外练笔,学生写作兴趣盎然,对于他们来说,作文再也不是被动的老师要求了。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故事。

二年级语文贝的故事教学反思篇五

1、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本节课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智力潜能。

2、做到了两个根本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而教师则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注重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同时,以轻松的话语、亲切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创造了师生合作、平等对话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3、指导学生读能体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学生自由读、小组内合作读、个别学生示范读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将“读”落到实处,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心灵世界。整个教学朴实无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4、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拓展活动中,一是安排了说一说“我知道”,这是结合了课文内客的特点,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通过获取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二是展示多种有趣的邮票让学生欣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最后通过集邮的小朋友带邮票,同学间欣赏的形式,让孩子们走出课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二年级语文贝的故事教学反思篇六

;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与教学反思平远县河头中学李娴玉善用网络,促进教学2010年9月自从全员培训开始后,老师们几乎一有空就一头扎在电脑前,就是在备课改作的时候,还时刻不忘电脑,隔个10多分钟就跑电脑前看一看动一动。于是,就有学生说了,老师都迷上玩电脑了,平时还教育我们要少玩电脑呢。这可好,被误解了,还怎么为人师表呢?必须解释啊!就把那些学生叫进办公室,告诉他们,你们看啊,老师是在学习啊,在做作业啊,在写教案写文章啊,在提高知识水平啊。然后告诉他们,只要善于利用,网络也是好东西,不要一提到电脑就以为是玩游戏上qq,只要善辨良莠,网络的世界很丰富也很精彩。他们听完频频点头,然后感叹,当老师还真不容易啊!课堂要灵活多样2010年10月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它能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主要做法有:1、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剖析生活点评大量的经典的创意作品,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鉴赏能力,从作品中感受创意魅力,增加对创意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提语文能力。2、多媒体辅助。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影音结合,师生互动,提高语文教学效果。3、拓展阅读。语文水平的提升仅靠教材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介绍相关专业书籍和专业期刊、网站,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拓展相关知识。4、参与比赛。比赛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贵在参与,能否获奖并不重要,但却是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指导参赛,在参与过程中检验自身水平,发现不足,看到差距,从而有针对性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各方面发展的主阵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更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进而在兼顾语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获得高效。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2010年11月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这是我最近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思考,现作以上总结,供大家参考、指点语文教育逐渐回归人性2010年12月九十年代末,部分专家开始对语文教学进行新一轮的反思。1997年,《北京文学》刊登文章,认为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这些声音,为新一轮的语文课内容变革拉开了序幕。在新教材中,环境意识、生态观念等思想在语文课本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在外国作品的选编方面,新世纪的中小学语文课本视野更加开阔、包容。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保留了一部分传统篇目,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回忆我的母亲》《穷人》《凡卡》《月光曲》等,在教学参考书中也给出了新的解读。新教材更多地关注人物的命运,注重呈现人的品格和美好的心灵。发现学生的亮点2011年1月记得我在教七年级的时候,面对七年级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树立威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我开始板着脸孔上课,上课时只要有一个学生说话或搞小动作,都会受到我的严厉批评。经过一段时间,我是能控制课堂纪律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但是他们也很少课后粘着我“说三道四”,我多少有些失落感,怎样才能让学生既听话又不敬畏我呢?我开始思考。第二天课堂上我对影响课堂纪律的孩子说:“……,我相信你能做到,能做的更好。”刚开始效果甚微,但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总是坚持鼓励他们举手回答问题,作业按时完成,作业工整。虽然这些经历是老调重谈,但是我们老师往往是气过了头而忘记方法,一味用冰冷的面孔熄灭了学生心中的热情,使课堂气氛冰如死水。要知道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和激励,一句鼓励的话会成为孩子们奋发向上的动力。我的教育教学故事2011年2月上课,我刚踏进教室就有学生一窝蜂地向我涌来,并迫不及待地对我说:“老师,又被扣分了,他今天又迟到。”说完,这些学生仍是一脸的气愤。又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又充满了无尽的无奈。可还是尽量温和地询问:“今天,你怎么又迟到了?”她高高地抬着头,脸有一点儿红,眨巴着眼睛对我说:“我忘了时间。”果然不出我所料,仍然是老问题,仍然是老回答,仍然是老态度,我们班的绝大多数早读、午休扣分单都是拜她所赐,我没少教育过她,也没少和他的家长联系,她爸妈老说她乖、听话、会教育她,可丝毫不见成效,她仍然是让我最头疼的学生,仍然是他爸爸妈妈的乖女儿。她的问题一直萦绕着我的思绪,这样下去可不行啊,首先不是她一个人学不好,单单就影响我们班级的班风这一点来说,我再也不能姑息养奸了,我决定要再找寻突破口,帮助她改正态度。教学用语的转变2011年3月成为新老师的第三个月,慢慢地习惯学校和学生,所有一切都已经步入正轨。在我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我逐渐觉察到自己的课堂有些变化:教学用语分成普通话和客家话;教学方式多样了;教学思维从课本走向了课外,走进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等等。我承认,这些变化有些是好的,有些是不太有利的。譬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普通话教学是很重要的。一开学,我首先要求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讲普通话,回答问题等都用普通话回答。可是,慢慢地,讲普通话的氛围不再像以前大学时那么浓重了。所以,我也因此慢慢地适应了学生与学校的生活氛围。当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用语出现客家话时,心里就已经引以为“戒”了。这几个星期,我在上课时有意识地注意教学用语。一开始,舌头还拗不过来,接着思维会因此停顿,曾经一次课上,就因此讲不下去了。这几个星期里,我尝试着,也有了好的转变。我始终觉得,只要自己潜意识中一直讲普通话,我就不会被客家话所影响。意外的回答2011年4月我在教《登飞来峰》一诗时,学生刚读完第一句“飞来山上千寻塔”,我问:“寻”怎样理解?很多同学都忙于看注释。“是古代的一长度单位”,很多同学都能答上。我再问:“一寻”等于多少米?我话音刚落,“等于一各子米”,一位同学脱口而出,同学们大笑起来。“各子”是我们打米做饭时用来量米的器具(通常是用新暖水瓶的外盖,一盖米通常半斤左右。)他把长度单位的“米”理解成了“大米”的米了,这样的回答我感到很意外,令我哭笑不得!表扬和激励2011年5月记得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在课堂上,我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出及纠正学生所出现的各类错误。一堂课上,几乎每一个学生我都为他们纠正过错误。当时班上有几名男生,由于接受能力弱一点,纠正的次数甚至达到四、五次。有时候心里一着急,还免不了批评几句。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怎么气氛越来越沉闷。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陷入了沉思,找了学生谈话后才知道原因:是我过分“周到”的纠错,挫伤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信心。在这些教学失误之后,我不禁思索着补救的方法。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不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我越来越体会到: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更何况是孩子。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越加积极。现在,我从学生课堂发言积极,热烈讨论的活跃气氛中,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总结2011年6月每次大考后我都要求学生写一分学习总结,写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老师的教学建议,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大部分能认真细致总结自己一段时间里的学习情况,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同时对老师地教学提一些建议.每次都有同学表扬我在教学中出色表现,让我这"廉价苦力工"在辛苦的教学中感到一丝暖意.老师就是这样,学生的一声问候,一点关心足于让你拼命地工作.除此外老师能得到什么?其实,老师太需要关怀了!巧导妙引提高语文阅读效率2011年7月一部乐曲总有自己的主旋律,一篇文章总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或爱或恨,或喜或悲,所以面对这种整体化的情感表现,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通过“读”,从整体上去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即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或抒发了什么。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我设计了三次自读: 1.初读。文中哪些语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用自己的话说说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2.默读。用笔划出课文中四次描写背影的句子,并加以揣摩,然后说说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作用。3.再读。质疑:课文重点写“背影”,为什么前半部分没有写?通过“读”的训练,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这是情感体验的第一步,即“动情”阶段。有了这成功的第一步,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水到渠成。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其实不管是现代文,还是古诗词,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感情的载体,学生要品味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就必须注重情感因素的激发。因为情感是推动审美创造活动的动力,阅读教学还必须激发学生情感。如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品读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认识“一阴一晴”两种不同的情景而带来的“一悲一喜”两种不同的心情,这是理解全文思想情感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通过教师的课堂调控:作者、“古仁人”、“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你的悲喜观如何?你所追求的是何种悲喜观、苦乐观?学生对作者追求古仁人的那种悲喜观便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身处逆境不自悲,身处顺境不自喜。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与时俱进,个性化教学2011年9月网络的普及,书籍的丰富,加上从电视和成年人的交流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现在的中小学生掌握的信息量和知识量已经远远超过90年代以及以前的中小学生了,如果现在中小学的教师还津津乐道自己当年的事迹,在教学中不与时俱进,主动靠近学生的思想,接近学生的心灵,那确实很难让学生接受你,靠近你,尤其是那些个性比较强的学生。有个性的老师才能成为受欢迎的老师,但有些老师错把自己的顽固当个性,结果很容易令学生反感,常常与那些个性强的所谓差生发生矛盾冲突,这是很不好的事情,既搞不好教学,又使自己成了“怨妇”。山区中小学教师本已清苦,何必“食古不化”呢?何不与时俱进、个性化教学、快乐工作呢?记忆中的悲哀——真切2011年10月有一次到改革开放前沿地,偶尔邂逅当年的班长——我的得意学生。一顿丰盛佳肴后,谈起生意发展情况,我一个劲地直夸:“班长就是班长,有理想、有拼劲、有成绩。”“看来我没看错,当年的乖孩子已成才”我得意地说。学生语带惋惜地说“老师,也许我就是太听话了,你教我是如此,现在也如此,做什么事都小心谨慎,太听话,所以,我至今无胆识,错过了许多好机会。”我沉默了许久。我们的教育以塑造乖孩子为目标,却常常掐灭了他们的灵气、胆气,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更可悲的是我们还常常自以为得意。可是,这仅仅是教师的悲哀?诗歌激趣2011年11月在学习《勇气》这篇课文时,我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急于介绍二战时的一些背景,在课前,我先是朗诵《衡阳日报》上一首为伊拉克战争爆发而作的诗,诗歌如下:拿你的心做笔/拿我的心做笔/在呼唤和平的留言簿上/让我们都来为和平留言/蓝天需要的是明净/不需要这么多炮声硝烟/大地需要的是安宁/不需要这么多战火蔓延/人类需要的是友好/不需要这么多纷事仇怨/世界需要的是和平/不需要这么多强权侵占/拿你的爱做笔/拿我的爱做笔/在捍卫和平的留言簿上/让我们都来为和平留言!当我读完此诗时学生陷入了沉思,并饶有兴趣地进入阅读《勇气》的境界里。有关《孔乙己》的续写2011年12月《孔乙己》讲完后,我布置学生接课文的11自然段续写这篇小说。看了学生们写的作文,我发现他们的思维很活跃,想象很丰富,设想了孔乙己各种各样的决局。但是约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把孔乙己的后来写的很幸福,有的学生写他后来遇到了一个好心的尼姑,把他救了,然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有的写他遇上了一个好心人,资助他读书,终于考上了科举;有的干脆写他不小心发了横财……。对这样写的学生,我开着玩笑对他们说:“假如鲁迅在世的话,看了你们的作文会很生气的!”“为什么?”“因为你们违背了他的创作原则,他的原意是要孔乙己活还是死呢?”“当然是死”,“对呀,你们却把它写活了,而且过得很幸福,他能不生气吗?”他们都笑了。但也有几个同学写的很好,有个同学是这样写的: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孔乙己坐着用手慢慢走出咸亨酒店,他来到了街上,突然看见前面有一块猪骨头,孔乙己心里一阵窃喜,自言自语道:“天无绝人之路,吾饿,则肉来之”,急忙努力向前挪去。这时突然走来一个满脸横肉的屠夫,捡起猪骨头,扔给了旁边的一条狗吃,嘴里还说道“孔乙己,想吃猪骨头,拿钱来呀!”孔乙己顿时傻了,说道“吾不及狗也!”这是旁边早已围过来一群人,也都哄笑起来。孔乙己突然感到很悲哀,用尽力气向路边的一棵树上撞去,死了。这篇作文值得欣赏的亮点有:首先,孔乙己的语言描写,符合原来的个性;其次,周围人的冷漠无情,符合原文之意;再次,孔乙己在旁人说笑声中撞死了,与原文“以乐写哀”的手法相一致。看到自己的学生这么聪明,我很高兴。我想,欣赏学生的智慧,也算是我教书生活中的一点乐趣吧。心态更重要2012年1月每逢中考,总能见到家长忙得上蹿下跳,一会担心这,一会担心那,好像什么都不放心,弄得你比孩子还紧张,孩子未免要受感染。其实,大多数父母都懂得考试最要紧要开解孩子心情要放松,也懂得“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这样一个道理。但自己反而往往有做不到。是的,这几天,你看起来一身轻松,泰然自若。你没有丝毫的焦虑与急迫,你是那么宁静,自信,你是那么充满慈爱,你总是那么快乐地目送孩子走出家门踏进考场,然后又是那么温柔地在家里等着孩子。你还在以你的言语、行为和情绪去引导着孩子,让孩子从容、微笑着进出考场,挑战人生,这才是明智之举,毕竟心态更重要!吾日三省吾身2012年2月面对新课改,面对个性纷呈的学生,没有驾轻就熟的轻松,反倒有心虚胆怯的沉重。教学成绩说得过去。可是,教学成绩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课堂上仍有学生精神不振。我好像感觉自己江郎才尽,停滞不前了。我开始寻找问题的症结。我必须反思自己的问题自己的不足。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学什么?我一直问自己。教了很多届初三,对应试的技巧驾轻就熟,有了一些所谓的经验,但是无趣,教来教去感觉不知道教什么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带着更多问题,而非更多答案去学习。”理想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问题走出课堂。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在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了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展开,即教学以“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启发,促使学生自主解决原有问题,并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让学生养成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让学生感动共鸣受熏陶被激励,语文课堂才算真正活起来,语文在学生心中才有可能活起来。困惑很多,不足很多,正视不足让我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所有的教学故事都是我前行的起点。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要与时俱进,要多自我反省。学生提问2012年3月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逼”。我说:“这篇课文是我学还是你们学?”学生们答道:“我们学。”我又说:“一般不懂才需要学,不懂才需要问,既然你们没有问题,我就没必要讲了。”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课文学习的进步并不是老师“讲”,而是自“问”。经过这样一“逼”,学生们都能提出一些问题。我教《故乡》时,学生们共提了八十二个问题。我还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养成“四问”的习惯。这“四问”是:一是写了什么?二是怎样写的?三是为什么这样写?四是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学生一旦自己提出问题,便已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了,但怎样解答问题,他们往往寄希望于老师。我不急于立即给予解答,而是鼓励他们继续思考、研究、切磋,让学生在体验思考乐趣的同时,享受思想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真善美2012年3月在语文教学中,我很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真善美。这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方式之一。如讲到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他的双腿已被打折,只能用手走路。这时店里喝酒的人还是一直嘲笑他,掌柜仍对他提那十九个钱。我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里的酒客,你会这样做吗?”所有的学生都回答:“不会!”甲学生说:“那些人太冷酷无情了!”乙学生说:“酒客们的思想很愚钝,毫无同情之心!”丙学生说:“一群冷漠的人们啊!”如此,学生的真善美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相关热词搜索:;

二年级语文贝的故事教学反思篇七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丰富多彩的成语世界,了解成语的来源,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的辨析成语,最终学会正确的使用成语。针对教学目标,我进行了四个环节的设计:溯本求源、成语接龙、辨析成语、设计成语名片。本节课我运用成语结合我的名字设计了一张成语名片来导入,让学生们感受到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整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学生们都很惊奇,原来成语可以这么用,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这让我认识到,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如果每节课的开头都是: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第x课。学生哪里来的学习兴趣呢?在备课时,设计一个精彩的导入是不可忽略的环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接触和积累了一些成语,在课前,我特意让学生每人写出20个成语,然后在课堂上和班里的同学交流、分享。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收集、同学的分享充分感受到了成语世界的丰富多彩。这一阶段是感性的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了解成语的来源。这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总结。

溯本求源环节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连线来完成,成语的来源主要有6类,分别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生活俗语。学生平时积累成语,只是理解成语的意思,很少去追溯成语的来源。所以在连线的时候,学生把握不是很好。学生对成语的来源很有兴趣,特别是对来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外来文化的成语。这些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本身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学生学习成语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在了解成语来源后,我设计了成语接龙的环节,目的是检测学生的成语积累量。

成语接龙的首个成语我都是让学生出,学生出的成语都比较难,不容易接上,所以这个环节没有达到检测的效果。积累成语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成语,运用得当会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运用不当会贻笑大方,所以在辨析成语环节,我找了一个反例,小学生写的作文《我的一家》,作文中运用了很多成语,但都用得不恰当。学生在看完作文之后,对误用成语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成语的误用分为多种类型,课前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归纳了他们在平时考试中接触到的类型和例子,并且在课堂中展示。

学生们都收集到了很多的例子,在课堂展示过程中也落落大方,从容自信。新课改提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收集归纳展示就是他们自己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效果比教师的满堂灌来得好。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我没有做到及时的反馈。每个学生展示完后,教师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对于学生没有漏讲的知识点要及时的补充。

在这个环节,教师和学生是脱离的,凸显了学生的主导作用,但是教师没有起到点拨、提升的作用。这是这个环节做得不好的地方。在归纳完成语误用类型后,教师再出几个高考成语题当场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是由学生运用成语,结合自己的名字,给自己设计一张成语名片。这个环节和导入环节相呼应,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过程中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整堂课学生都积极配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把握不当,导致后面的辨析成语、设计成语名片的环节时间不充分,而这两个环节恰好是本节课的重点。这也提醒了我,在教学设计时,要大胆的取舍,与其面面俱到,不如抓住一点深入的挖掘。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在成语这一块还有很多挖掘的地方,通过学习成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年级语文贝的故事教学反思篇八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进一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2.通过阅读对比,理解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主题思想;3.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写好人物外貌。

一、学会讲故事 体会情节曲折

这个板块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之精彩,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个故事的重点部分,即恶魔的出现时所编造的谎言和渔夫智斗恶魔部分,让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能注意如何把这两处讲精彩,由于这个环节需时较长,所以我选了一个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讲述,这个学生能够流利顺畅地讲完故事,但是没有抓住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的话语,缺乏表现力,所以没能吸引到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二、读好人物对话 感悟形象特点

这篇课文的人物对话非常生动,课文亦是以对话展开情节的,所以读好人物的对话,就把握好了渔夫和恶魔的形象特点。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的心理与语气,夸张地读出两人物的口吻。两位同学绘声绘色地朗读,生动展现出恶魔的狡猾和渔夫的从容机智,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提高许多,准确地把握住了故事人物的特点。

三、妙说一幅图 引出故事主题

“请同学们观察插图,解说为什么画得好?”文中的插图面目狰狞的恶魔处在浓浓的黑烟之中,那是邪恶的象征,而渔夫看见恶魔时向后倾倒的身躯显示了他的弱小,凶恶强大的魔鬼和弱小的渔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故事最后渔夫用智慧战胜了恶魔,因此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不可战胜的。 这样结合课文看图说话,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描述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有些学生能根据恶魔的样貌加以联想,如“恶魔尖尖的手指就像锋利的铁叉,长长地向渔夫伸去,令人恐惧”。基本达到了这一板块的训练目标。